观察日记作文600字集合九篇
在日常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,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,让自己的心静下来,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。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察日记作文600字9篇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9月18日 晴 星期五
今天,妈妈从学校给我拿来几颗吊兰。
我把它们栽在了花盆里。吊兰可爱的叶子嫩嫩的,好像一个个刚出生的小娃娃,它们是那么生机勃勃。我给它们浇上水,它们显得更加翠绿了,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吸收着水分,好像孩子们争着喝妈妈的奶似的。
多么可爱的小芽啊!
9月22日 晴 星期二
今天,我写完作业又去看我栽的那几颗吊兰。
它们还是那么可爱,只不过土又干了点儿,我就给它们浇了一些水。喝完水,他们显得更加挺拔,我还发现,他们的叶子长长了,好像小姑娘的小辫子,又细又长。它们似乎感觉到了我在看它们呢,一个劲儿的向我点头。
我希望它们能快点儿长大。
9月26日 阴 星期六
今天,早晨吃过饭,我去看我的那几颗吊兰。
这次的发现可真不小。因为有一个吊兰里面又长出了一个小芽,它紧紧地依偎在妈妈的身边,它似乎看见我来了。它挣开妈妈的怀抱,自己站着,好像它让我看看它有多么的威风凛凛。
多么有趣的小芽呀!
9月30日 晴 星期三
今天,吃过早饭,我又去观察我的吊兰。我发现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事。
前两天那个刚出的小芽也长大了,它的叶子长长的舒展开。就像我们人类长大了一样,我非常高兴,就又给它们浇了一些水,它大口大口的吸起水来了,那样子真可爱,喝完水,它又精神饱满地站在我面前,好像想让我夸奖它几句似的。我便说:“小芽多可爱呀!”它的叶子动了动,仿佛在说:“谢谢!”
多么调皮的小芽啊!
9月1日——
“叮铃铃”下课的铃声响起来了,我飞也似的冲出教室,来到了办公室,要把作业交给老师批改,我走到了语文老师的书桌旁,静静的等候着老师给我批改作业,正当我环顾办公室时,赫然在语文老师的书桌上看见了一盆植物,我问老师:“老师这是什么东西?”老师说:“你自己想想,看你想的出来吗?”我想了一会儿便说:“这是瓜子苗”“不对,你再仔细想一想!”我便又仔细的端详着这盆植物,忽然,一个灵感出来了,“是豆芽!”我脱口而出,“嗯,对啦。”老师终于说出了那句话,我从那天起便开始观察这盆豆芽了。
9月2日——
这是我开学后第二次走进办公室,我一进办公室,第一件事便是观察这盆植物,哟!一天不见,这小小的豆芽差不多长了有一厘米了。
9月3日——
第三天,我看见了那像五线谱上的音符一样的绿豆芽似乎随时都会爆出来,我的心情也激动无比,等待着这绿豆芽开花。
9月11日——
这是我开始观察这盆豆芽已经一周了,我已经好几天没有看这些绿豆芽了,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,照以前一样,我一个飞奔来到老师的办公室,哇~这个豆芽已经被豆头压弯了腰,我不得由衷的感慨:哇!长的好快,老师回头说:“是呀,你做学生也一样,要不断往上长才能长得更好”我突然发现有几枝豆芽不见了,便问老师为什么会不见了,老师说:“因为它们长不高,被我拔掉了。”我心中默默的想,是啊,我们的学习就像这豆芽一样,好的留下,不好的拔了……
我在写这篇作文时也在思考着这个问题。
种蒜
第一天吃过晚饭,妈妈就开始剥蒜瓣。啊!要种蒜苗了,我非常高兴。妈妈选了一些白胖胖的大蒜瓣作种,我在旁边帮着妈妈选种。选好种,妈妈拿来一个空盘子,把选好的蒜种一个紧挨一个摆在盘子里,然后浇上了水。我心想:“蒜瓣的头光秃秃的,不用土,只浇水,它们能长出蒜苗来吗?”
第三天刚过了两天,蒜瓣的顶端就裂开了,露出了一点浅绿色的芽儿,像小鸡从蛋壳里刚伸出来的小嘴,用手一摸,软乎乎的。再看它们的根部,已长出了一些短短的须根,立在盘子里。我害怕蒜瓣倒了,就把它们一个一个往下按。妈妈看见了,说:“小傻瓜,别按了,会把它们弄死的。”我忙问:“那怎么办?它们容易倒啊。”妈妈笑着说:“过几天,根长长了,就不会倒了。”听了妈妈的话,我放心了。我又想到第一天的问题,就问妈妈。她说:“蒜瓣本身就有养料,只要温度适当,有充分的阳光、空气,没有土照样生长。”噢,原来是这样,我心中的谜解开了。
第五天转眼间,蒜苗长到一厘米高了,须根像细线似地缠绕在盘子里。在这些蒜苗中,有一棵长得又高又壮,像“穆铁柱”,我就给它点了个红点,算是鼓励;有一棵长得最矮的,我给它点了一个蓝点,希望它努力赶上。
今天,蒜苗上出了小瓣,我以为它病了。妈妈说:“那是分叶呢。”我才知道是一场虚惊。第十天蒜苗长得很快,我每天好像都听到它们“刷刷刷”向上长的声音。那白玉般的茎,碧绿的叶子,拥在一起,活像一片齐刷刷的小竹林。那长长的须根都牢牢地立在盘子上,纵横交错,紧紧地交织在一起,就是用手扯也扯不开了。第十四天蒜苗已经长到半尺多长了。妈妈说:“可以吃了,再不吃就老了。”妈妈剪蒜苗的时候,故意留下了一厘米,为的是让它继续长。吃着自己种的蒜苗,我的心里甜丝丝的。
听说妈妈种了很多豆芽。今天,我准备去看一看。
来到阳台上,我掀开上面遮盖的叶片,一眼就看到了豆芽。
它那嫩绿的小片,绿得可爱,十分引人注目。它那白色的身体,
笔直地挺立着,像一个威武的哨兵。
以前,我不知道那豆芽是用什么种出来的。现在,我知道了。因为妈妈告我说:“种豆芽,当然要靠绿豆了呀!”用绿豆来生豆芽?我似乎没有明白妈妈说得意思,就问:“什么,绿豆怎么生豆芽呀?”
“绿豆就不能生豆芽吗?先要把绿豆放在盆里浸泡半天,再把浸泡的绿豆铺撒在利水的筲箕或撮箕里,再用阔叶遮盖起来放在家里,每隔三五小时,浇一次干净的水。过几天,那绿豆就发出了小芽儿。等它长到一定的时候,这就是我们需要的豆芽。”妈妈非常有耐心地回答着我的问题。
我觉得妈妈说的很有道理,自己也决定种一次豆芽。
20xx年9月30日星期五晴
中午放学后,遵照妈妈种豆芽的方法,我先把绿豆浸泡在瓷盆的水里。下午放学后,我把浸泡的绿豆铺撒在有许多小洞的长方形篮子里,在绿豆上面用桐子叶遮盖,并打算在以后的几天里,每天浇三五次干净的凉水。
20xx年10月5日星期三晴
在前几天里,我亲自给豆芽浇水,看到了豆芽脱皮,出根,发芽,长高的全过程。那脱皮的豆芽,像一只只小小的白色的蝌蚪;那嫩绿的小片,先是合拢的,不几天就慢慢地张开,像一朵绿黄色的小花。十分庆幸的是:我种的豆芽又白又胖,十分健康。妈妈说:“这豆芽不仅让人喜爱,还是一种可口的蔬菜。”
我有了成功的喜悦,感到十分开心。
5月16日 星期 晴
今天,老师教我们播种植物,我得到了我最喜欢的植物种子--凤仙花,我高兴得蹦三尺高。放学,我像兔子样飞快地跑回家去种种子。我首先用铲子把泥土挖松,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种子埋进去,再轻轻地盖上土,接着往花盆里均匀地喷水,使土壤湿润,最后把花盆摆放在陽光充足的陽台上。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,在心里默默祈祷:我的小苗呀,你快点长出来吧!我想从此我放学回家做的第件事情就是给凤仙花浇水。
5月21日 星期六 晴
今天,我放学回来,就飞奔去看我的凤仙花。哇!发芽了!凤仙花长出了棵棵小苗苗,有的才冒出点儿尖尖芽,有的足足有3厘米那么高,跟婴儿的大拇指差不多长,小苗上有跟四季豆差不多大小的碧绿叶子,以后我定要好好照顾它!
5月30日 星期 雨
凤仙花的茎已经足足有7厘米高了,还 长出了许多叶子,小的叶子是爱心形的,大的叶子四周排列着整齐的齿轮,它还 特别喜欢晒太陽,照到太陽的叶子明显长得更茂盛。我定要好好呵护它,让它快快长大!
6月7日 星期二 雨
我的凤仙花又长大了,它的茎已经有13厘米高了,叶子碧绿碧绿的,也舒展的更大了!它的顶上冒出了粉色的小花苞,在绿叶的'衬托下十分惹人喜爱,我迫不及待地希望它早点绽放出美丽的花朵!
6月13日 星期 晴
凤仙花的茎又往上窜了窜,已经有15厘米高了,它的叶子变成了深绿色,原来羞答答的小花苞竞相开放,长成了位穿着粉红裙子的“青春少女”,说不定还 能引来几只勤快的小蜜蜂来采蜜呢!等到凤仙花结果子的时候,它的孩子们就像群小娃娃被妈妈紧紧地搂在怀里,孩子们很淘气,迫不及待地想跳出怀抱,来到这个充满陽光雨露的世界,和妈妈样开花结果呢!
养蚕观察日记蚕宝宝的“出生”四月初,我科学学具袋里的蚕卵孵出来了。蚕宝宝长得非常奇怪,本来我以为蚕宝宝刚孵出来就应该是白色的,但是我看到的却是黑色的,只有芝麻大小。我用放大镜仔细观察,发现蚕宝宝的身上长满了绒毛,而且疙疙瘩瘩的,颜色也不均匀,黑一块白一块的。刚开始养的时候,我怎么也找不到桑叶,后来科学老师告诉我们蚕宝宝也要吃莴苣叶。于是我让妈妈到菜场里买了苣,我马上摘下莴苣叶给小蚕吃,但是,它们好像不怎么喜欢吃,于是我决定一定要找到桑树。
我历尽“千辛万苦”终于在附近的小区里找到了桑树。现在我的蚕宝宝每天吃着我采的桑叶,正在茁壮成长,它们现在已经“出生”了将近一个月,最大的蚕宝宝已经有2.3厘米长了。我希望它们快快长大,变成蚕蛾,产出很多的卵。蚕蛾出茧这个周六的早晨,我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蚕蛾有没有出茧。我像往常一样打开纸盒,发现已经有两只蚕蛾出茧了!我高兴极了,但仔细一看,原来两只都是雄蛾,不能XX产卵。同时我还发现旁边有一个茧在不停地滚来滚去,我怀着好奇心把茧拿起来看了看,有一个部位有些透明并湿漉漉地,我估计这只蚕蛾快出来了。过了一会儿,我透过这个部位能偶尔看到它的一对眼睛和触角,若隐若现地。后来那个部位越来越突出来了,还听到声音,可能是它在用牙齿咬茧的声音吧。
终于,这个茧破了,蚕蛾的头先露了出来,但是它出茧的时候是仰面朝天的,我看了赶紧给它翻了一个身。紧接着,第一、二、 三对足也出来了。但是还有半个身子没有出来,我用手把茧固定住,它的后半个身子也顺利出茧了。我发现它是个雌蛾,另外两个“新郎”(雄蛾)马上扑扇着翅膀“抢新娘”。其中有一只雄蛾动作快,先抢到了。这是我第一次看蚕蛾出茧。
它;像是一把小伞,身披一件“彩衣”,头上带着一顶“帽子”。朋友们,你们猜!它到底是谁?它呀!便是我的“亲密朋友”--美丽的蘑菇。
在我家窗台前的雪松树下面长着许多蘑菇,这里一片,那里一片,像是许多的小生命,我对它们各各都充满希望,还给它们取了个名字叫“多胞胎蘑菇”。蘑菇刚长出来的颜色是金黄的,仿佛穿上了一件“金衣裳”,它们的形状如同黄豆一般大小,黄黄的,甭提有多美了!它的身子十分得粗,一点儿都看不出它的头来,好像头和身子连在了一起似的。远远望去,金灿灿的一片,不仔细看,还以为是一堆“金子”呢?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。
蘑菇幼小的生命开始进一步的生长。不几天,幼小的蘑菇长大了。一切都变得让人无法想象,它们的身子比原来的身子大了好几倍,粗壮的很,如同一只只小罐子,这时候的头明显的看得出来了,像是一位胖胖的小矮人。每当到了中午,耀眼的阳光照在蘑菇上,那原本金灿灿的蘑菇逐渐变得更亮了,亮得能挤出油来。它们有的“昂着头”望着太阳公公,像是在感激地说道:“太阳公公,谢谢您!把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”;它们有的挺着“胸膛”,尽情地享受着阳光地抚摸;它们还有的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,吸收土壤里的养分,想使自己快快长大……一不留神,蘑菇已开起小伞来了,“哇!真漂亮。”我不由自主地惊叫起来。一个小小的生命,竟如此的旺盛!长大了的蘑菇的颜色已变成淡黄色得了!以前那粗壮的身体变得非常细小,那细小的身子顶着一把“小伞”,只见小伞里有许多一层一层的波纹,简直就像重叠起来的叶子,真可爱!怪不得有人仿照蘑菇的样子,造出美丽的“蘑菇亭”。那渺小的蘑菇竟然出了大名,真是佩服!佩服!
“蘑菇”一个不起眼的名字。它虽然没有牡丹那么名贵、娇艳,没有水仙花那么幽香,但它有着别的植物没有的美丽,那是一种激情的美丽,无人知道的美丽。美丽的蘑菇,伴着我慢慢地成长。
12月6日星期六天气晴 (一)今天早上,我来到外公家,看到外公小心而熟练地给蜜蜂在“整理房间”。我好奇地走了过去。哇,蜜蜂全在蜂巢里,嗡嗡地挤来挤去,拥在一起,好象在互相取暧。密密麻麻,数也数不清.外公说:“蜜蜂最怕冷了,冬天一般不出工的。”有几只调皮的蜜蜂飞上外公的头上,背上,好象在说:“谢谢主人,谢谢主人”。哦,我还以为蜜蜂们在偷懒呢。真是一群可爱的“小精灵。”12月7日星期日天气晴 (二)今天中午,太阳出来了,有点暖洋洋的,我又来到外公家。哇,看到园子里一只只身穿黄黑相间衣服的蜜蜂飞来飞去,嗡嗡地叫个来停,原来蜜蜂也是出来晒晒太阳的。我发现地上也有许多冻僵了蜜蜂,赶紧捡了起来,它胸部下面的六个手脚一动也不动,蜜蜂的脑袋和身体都长满了毛。有一张尖尖的嘴巴,胸部上面长着一双透明的翅膀,肚子后面有一根尖尖的刺,那是对付敌人的武器,假如你被亲上一口,你会很荣幸的变成一个“大胖子”。哈哈哈。。。。。12月8日星期一天气晴 (三)今天放学后,来到外公家,蜜蜂们都早早地躲进了自己的“家里”。一会,我跟着外公一起去喂蜜蜂,打开箱盖,蜜蜂嗡嗡地叫了起来,像认识主人似的,也象一群懂礼貌的小朋友,没有你挣我抢。它们有的给外公“让道”,有的探出头来对外公“点头微笑,”有的飞到外公手背上和外公“握手”,还有的在亲昵地道“晚安,”说“谢谢”。而外公也似乎象听懂了话似的,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。嗨,可爱的小蜜蜂们,祝你们今晚梦到金黄色的油菜花吧!
10月1日 阴转小雨
今天,老师布置了我们在家里要种红豆,并且观察红豆,放学后,我三步并两步回到了家,我翻箱倒柜,怎么也见不到“红豆宝宝”的踪影,我像热锅上的蚂蚁—急得团团转。妈妈见我这么忙,问:干什么?我头也不抬地说“:红豆在哪里呀?”妈妈说“:在厨柜里”。我立刻打开厨柜。经过我百里挑一,选出了几粒穿着一件红外皮衣,胖乎乎的红豆。把他们种在了水盆上的餐巾纸上,我们的“红豆宝宝的新居”就大功告成了。
等了两三个小时,也不见红豆的动静,他们躺在摇篮上睡得正香了。心想:什么破东西吗,连芽都不长,还不如扔掉算了。正要扔掉的时候,外公走过来,语重心长地说“:种红豆要有耐心吗”。
10月3日 多云
我忍气吞声的熬过了一夜,第二天早晨,我又来看红豆,发现红豆胀胀的,像一只充满气的红色皮球。
10月6日 多云转阴
过了几天,我迫不及待地又来到了阳台里,来观察红豆。呀!外衣裂开了,露出雪白的肚皮,嫩嫩的,胖胖的,还抽出了嫩芽,白白的,尖尖的像尖尖的钝角,又像一枚细细的别针,弯弯的,像小猪的尾巴,非常惹人喜欢。但有些“地区”发生了“特大干旱”再也找不到一滴水了。这些红豆只好用茎来表示抗—议了,她们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鲜艳夺人的色彩,都无精打采了,嫩叶都垂头丧气。而有水的地方,茎长得洁白无暇的,亭亭玉立,开始生长真正的叶子。因为他们越长越高,对水的需求量也多了,我不得不每天来观看。
10月13日 多去转晴
我的红豆宝宝已经脱胎换骨了,跟以前迥然不同了。我们的红豆宝宝们真爱美!有许多根撑破衣裳了,长出几片嫩叶来,它那爱心形的叶子既像螃蟹的钳子,又像鱼尾巴,红豆宝宝们那弯曲的身子像一辆自行车,高高地挺立着。通过这次观察,我明白了一个道理:做什么事都不能心急,如果心急了,什么事情也做不好。
文档为doc格式
最新推荐